师资队伍

教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风采

教授风采

丁轲轲,1954年生,教授,硕导,从事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曾担任威廉希尔体育院长、康尼学院党委书记。

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兼任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仿真技术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锅炉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江苏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成员。曾担任江苏省“动力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和国家级“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主持主研国家级和省级纵向和横向项目30多项以及教研教改项目7项、主编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5本。获省级和市级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以及教学成果奖4项、曾获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研究方向为动力工程自动控制。

王红艳,1972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担任国际学术期刊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的审稿人。2006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现任教育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长、江苏省锅炉学会常务理事长和南京市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长;江苏省机械动力类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第三层人选。校级学术拔尖人才中青年优秀学术骨干,获南京工程学院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作为主持人负责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近30篇。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曾作为中日等离子体与聚变研究重点大学群合作CUP计划在日本东京大学等单位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电及利用、电力系统设计与故障诊断、热工水力安全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叶江明,1964年生,中共党员,工学硕士,教授职称,毕业于东南大学热能动力工程专业。1987年7月毕业到南京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至今。

担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主干专业课程《锅炉原理》主讲教师。主编出版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电厂锅炉原理及设备》各一部,教材被山东大学、山西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全国几十所具有相关专业的重点和普通本科院校使用本教材作为其专业课程的教材,2011年获江苏省精品教材、2007年分别获中国电力行业和南京工程学院精品教材等奖项。

利用所带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组织科研团队,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主持完成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主持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基金---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等多项基金项目。积极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主持完成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二十多项、项目经费2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刘久斌,1962年生,博士,威廉希尔体育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发电技术》编委,曾参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等电力集团和多个省市以及校内的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立项论证、验收、鉴定、和获奖等评审工作。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电厂横向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工程技术项目5项;完成教研教改项目4项,其中国家级1项。撰写论文20余篇;编写 “十五”省部级规划教材1本,“十一五”国家级教材1本,主编“十三五”省部级规划教材2部,获省部级和校级各类奖励多项;主讲热工过程自动调节和热工控制系统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控制。

刘志远,1967年生,教授,博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副主编,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现任宿迁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EI收录7篇;主研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和南京工程学院院级科研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研课题4项;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和统编教材、参编教材共3本;承担的课程建设项目获得省级二类优秀课程。

研究方向为:热工过程非线性建模和优化控制。

朱金荣,1963年生,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1981,9-1985,7,东南大学电厂热能动力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1985,9-1990,10,东南大学电厂热能动力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1990,11月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10-,南京工程学院教师(1993,6副教授;1999,12教授)。

擅长的课程:锅炉原理、电厂仿真运行实习

科学方向;锅炉运行特性、光伏发电控制的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

1993-1995“八五”国家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子专题“增压流化床锅炉的仿真研究(85-205-02-06-05)”。

1995- 参与研制的仿真系统(火电、脱硫、蒸汽-燃气联合循环)30多套。

杲东彦,1978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2年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现任威廉希尔体育建筑环境及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师。兼任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动力工程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绿色建筑评审专家、江苏省货物招投标技术评审专家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校级学术拔尖人才青年优秀骨干教师。获南京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多篇论文SCI单篇被引超百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格子Boltzmann方法、数据机房热控制技术、太阳能光热发电及利用、等离子体技术等研究。

胡申华,1972年生,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相流凝结换热及新能源发电及利用。曾主持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I收录九篇,SCI三篇。

主持科研项目:

施建强,1971年生,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毕业。现任南京工程学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新能源、智能电网、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江苏省科技项目评审咨询专家,江苏省教育厅科技专家库专家,江西省科技专家库专家,河北省科技专家库专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库技术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会员,IEEE-CS(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计算机学会)会员,ACM(国际计算机协会)会员。

近些年来,研发了“系统功能安全型SCADA设备的成套及调控应用”,“梯级水电系统运行效能监测评估及实时优化调度研究”,“多级水利工程协同优化调度与运行控制一体化技术研发”,以上研发的这些成果经鉴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先后在多个领域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超亿元。先后主要负责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利部“948”计划、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以及工程应用单位委托课题20余项。主要负责参与完成“风电场风速与功率预测智能系统开发”,“光传输网网络拓扑分析工具”等横向项目10多项。科技成果鉴定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著作与教材8部。获国家级行业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郭淑青,1975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方向为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与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

在科研方面: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第一发明人5项),出版专著1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5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在教学方面:获2015年和2018年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获“全国高等学校人工环境学科奖”竞赛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和2017年“挑战杯”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银奖指导教师;2017年 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指导教师。

梁绍华,1972年生。199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厂热能动力专业,2008年在浙江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晋升研究员级高工。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南京锅炉学会理事。现任威廉希尔体育院长。

主要从事锅炉燃烧性能及优化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包括锅炉制粉系统优化研究、锅炉燃烧优化研究、锅炉监测技术开发、在线优化理论研究及技术开发、锅炉性能试验、火电机组调试、锅炉低氮燃烧及脱硝运行优化。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2本,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2项科研项目,承担了近百项工程实践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江苏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次。获发明专利3项。

董学育,1964年生。1984年东南大学电厂热能动力及自动化专业毕业,1987年获东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东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被评为教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厅“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仿真、自动控制。

主持江苏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前瞻项目一项,发表SCI、EI论文多篇。

主持300MW机组、600MW超(超)临界机组、1000MW超超临界机组、9E、9F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仿真机以及全国电力行业火电机组集控值班员技能大赛仿真机等开发项目60多项,科研经费到款4000多万元。

葛晓霞,1962年生,威廉希尔体育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动力设备节能优化、计算机仿真、故障诊断等;曾获南京工程学院“首批青年学术骨干”、“教学名师”、“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先后承担《汽轮机原理》、《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或参编“十五”规划教材和统编教材3本;主持或参加教研和教改项目5项,获国家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4次省部级奖励;主持完成及参加开发的科技项目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多篇。

缪国钧,1965年生,教授。现任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从事高校教学与研究工作近30年,致力于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工程技术及系统研究与开发,尤其专注于发电厂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计算机控制、运行优化、故障诊断、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多篇论文被EI收录;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两套,并取较大经济效益。完成各类项目40余项,实施地点覆盖境内境外,研究与开发内容涉及基础研究、仪器仪表及系统开发、实验室测控系统开发及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建材制造、化工生产、物料输送、港口储运、危废处理等领域或行业的控制与信息系统开发,拥有相对稳定的企业合作伙伴。

从事教学管理近10年,致力于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在工程教育的创新创业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作为主要完成者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

潘效军,1960年生,教授,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热能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电厂锅炉燃烧优化及节能技术

工作经历:1983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锦州发电厂锅炉专责工程师、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环境系主任、威廉希尔体育院长等职务。

教学工作:主要承担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和毕业设计工作。曾获得江苏省毕业设计优秀团队奖2次,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3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4次,获得学校教学奖励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教研工作:曾担任省部级(电力部教育部)教学改革负责人、教育部首批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负责人、省重点建设学科“热能工程”负责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负责人、省重点专业类负责人等。主持完成省部级高教研究项目3项、学校教研项目多项,曾获得中电联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研工作:自1983年以来长期从事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故障诊断及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工作,主持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5项,完成火电厂节能环保项目50多项,曾获得过能源部、电力部科技进步奖。每年完成火电厂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项目5~10项,每年科研到款额100~300万元,为电厂解决重大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教材编写:主编《锅炉改造技术》1部,合编《锅炉原理与设备》、《锅炉手册》教材2部,获得省级精品教材1部。

注:以上按姓氏笔画排列,排名不分前后。



Baidu
sogou